半岛网站赞助威尔士国家队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半岛网站赞助威尔士国家队 > 新闻动态 > 成都某小区投票决定扑杀流浪狗!支持者称安全,反对者太残忍_阿姨_那只_生命

成都某小区投票决定扑杀流浪狗!支持者称安全,反对者太残忍_阿姨_那只_生命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在成都某小区的公告栏前,一张被风吹得微微颤动的 A4 纸正在掀起一场无声的战争。表决票上 “同意扑杀流浪狗” 的选项框里,不知是谁不小心沾上了一点泥渍,形状竟像极了一个小狗的爪印。

这荒诞的一幕,像一根点燃的导火索,瞬间引爆了小区业主群里积压已久的情绪炸弹。

当人类用选票决定另一个物种的生死时,我们究竟是在捍卫家园安全,还是在暴露文明社会的深层裂痕?

有人说,流浪狗是城市的 “生态肿瘤”,必须一刀切才能根治隐患。但看看那些蜷缩在单元楼下的流浪狗吧 —— 瘸腿的金毛犬每天傍晚都会准时蹲在儿童滑梯旁,仿佛在守护放学归来的孩子们;那只黑白相间的小土狗总爱把居民丢弃的快递盒叼到垃圾桶边,像是在完成某种笨拙的 “垃圾分类”。

这些被人类遗弃的生命,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融入这个曾抛弃它们的世界。当我们举起 “扑杀” 的屠刀时,是否想过,真正需要被清理的,或许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弃养行为和冷漠的人心?

展开剩余84%

张阿姨的孙子小宇上周在小区花园被流浪狗追着跑了三条街,孩子裤腿上的牙印还没消退,老人的眼泪就先掉了下来。“那些狗眼睛发红,追着娃娃跑,哪个当奶奶的不心疼?” 在业主大会上,张阿姨的声音带着哭腔,手里紧紧攥着孙子被咬破的牛仔裤。

这样的恐惧并非个例,据社区统计,今年入夏以来,该小区已发生 7 起流浪狗惊吓儿童事件,其中 2 起造成轻微抓伤。

但住在 3 单元的李小姐却有另一番感受。她每天清晨都会在楼下放一碗狗粮,看着那只被遗弃的边牧小心翼翼地凑过来。“你们知道吗?那只狗每天都会把我放在门口的垃圾叼到电梯口,像是在报恩。”

李小姐的手机里存满了流浪狗的照片,从最初的警惕躲闪到现在的摇尾示好,这些画面记录着人与动物之间微妙的信任建立过程。

表决现场的气氛像凝固的冰。社区工作人员小王抱着投票箱的手微微发抖,他清楚地知道,每一张选票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。

成都目前至少有 20 万只无主犬,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动物保护者的心头。而更触目惊心的是,仅 2009 年 3 月,成都某医院就接诊了 80 多位被犬只咬伤的患者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流浪狗所为。

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焦虑。支持扑杀的业主们在表决票上画下的每一个 “√”,都像是在为家人的安全筑起一道防线;而反对者们流下的每一滴眼泪,都在诉说着对生命的怜悯。当投票结果以 58% 的赞成票宣布时,会议室里响起的不是胜利的欢呼,而是几位业主压抑的啜泣声。

在双流黄甲镇的 “蓉城护生园”,赵阿姨正对着空空如也的狗粮桶发愁。这个收留了近 300 条流浪狗的救助站,如今已背负了近 20 万元的债务。“昨天刚向宠物医院赊了 5000 块的药,下个月的房租还没着落。” 赵阿姨的头发已经花白,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提到这些流浪狗时,她的眼睛里仍闪烁着光芒。

像赵阿姨这样的个体救助者在成都不下 100 人,他们中有的变卖掉自己的房产,有的每天靠捡拾垃圾维持狗场开销。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的乔伟算了一笔账:1500 条狗每天需要 500 斤狗粮,加上医疗和人工费用,每月开销超过 10 万元。“我们现在就像在走钢丝,不知道哪天资金链就会断掉。” 乔伟望着犬舍里拥挤的狗群,眼神里充满了无奈。

在成都某宠物市场,每天都有上百只宠物被买卖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些光鲜亮丽的宠物背后,是一条触目惊心的弃养链条。据统计,成都每年有 15 万只狗被输往全国各地,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会成为流浪狗。

“很多人养狗就是一时兴起,新鲜劲过了就扔掉,根本没想过后果。” 爱之家小动物救助中心的陈运莲老人叹了口气,她的救助站里收养着数千只被遗弃的动物,其中不乏品种名贵的宠物犬。

更讽刺的是,当这些被遗弃的生命在街头挣扎求生时,它们的前主人们可能正在朋友圈晒着新买的宠物。这种不负责任的弃养行为,不仅制造了大量流浪狗,更埋下了安全隐患。就像那位在表决会上痛哭的张阿姨不知道,咬伤她孙子的那只流浪狗,曾是小区某业主养了三个月就丢弃的 “宠物”。

在德国街头,你很难看到流浪狗的身影。这并非因为德国人不爱狗,恰恰相反,这个拥有近 1000 万只宠物狗的国家,用近乎严苛的法律筑起了一道防弃养防线。

想养狗?先通过审核拿到 “饲养执照”,再为狗狗申请 “身份证”,每年还要缴纳养犬税。如果随意弃养,最高将面临 9 万欧元的罚款。这种从源头管控的方式,让德国的流浪狗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。

而在日本,动保协会会将流浪狗训练成导盲犬或安全检查犬,让它们重新发挥价值。美国的 “监狱宠物伙伴计划” 则让犯人训练流浪狗,既帮助动物找到归宿,也让犯人在照顾生命的过程中获得救赎。这些做法,为流浪狗管理提供了一种更温暖的思路 —— 与其扑杀,不如想办法让它们融入社会。

在成都九眼桥附近,一群年轻人正在进行一项特别的 “实验”。他们给流浪狗植入芯片,进行绝育手术,然后放归社区。“我们给每只狗都取了名字,像‘花花’‘小白’,还建立了档案。”

项目负责人阿猴拿出手机,里面记录着每只流浪狗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范围。这个由民间志愿者发起的 “流浪狗 TNR 计划”(捕捉 - 绝育 - 放归),已经让 200 多只流浪狗得到了妥善管理。

与此同时,成都一些社区也开始尝试 “流浪狗认养计划”。由社区牵头,为流浪狗寻找临时寄养家庭,待其完成疫苗接种和绝育手术后,再公开招募领养人。

这种做法既降低了流浪狗的攻击性,也增加了它们被领养的机会。“我们希望用更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,而不是一杀了之。” 参与该计划的宠物医生小林说。

表决结果公布后的第三天,小区公告栏前出现了一张新的海报。海报上没有冰冷的表决选项,而是一张金毛犬微笑的照片,旁边写着:“你愿意给我一个家吗?” 发起者正是当初投下反对票的李小姐和几位志愿者。

令人意外的是,当初坚决支持扑杀的张阿姨,竟然第一个在领养意向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“小宇说想给那只咬他的小狗取名‘乖乖’,他说狗狗可能只是想和他玩。” 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,但眼神里多了一丝温柔。

这场由表决扑杀引发的风波,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和解。当我们放下 “非此即彼” 的对立思维,才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不止一种。

成都 20 万只流浪狗的背后,是 20 万个被遗弃的灵魂,也是 20 万次反思人类责任的机会。德国人的严谨立法、日本人的训练再利用、成都民间的 TNR 计划,这些尝试都在告诉我们:真正的文明,不是消灭与我们不同的存在,而是学会与不同的生命和谐共处。

当某天,我们在小区里看到的不再是表决扑杀的公告,而是一张张领养协议;当孩子们不再害怕流浪狗,而是能温柔地抚摸它们的头;当每一只狗都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,而不是在街头流浪 —— 到那时,我们才能真正称自己为文明人。因为文明的尺度,从来不是看我们如何对待强者,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那些比我们弱小的生命。

此刻,那只曾让小宇受惊的流浪狗 “乖乖”,正摇着尾巴跟在张阿姨身后,慢慢走进单元楼。夕阳下,一人一狗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像一幅温暖的画卷。也许,这才是这座城市该有的模样 —— 包容每一个生命,善待每一份遇见。

发布于:安徽省

Powered by 半岛网站赞助威尔士国家队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